讯鹏创始人瞿乐:立足稳健经营,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产业及城市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正依托新兴技术,为中小型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通过打造泛智能基础设施等多种方式,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
所谓工业互联网,指的是通过新型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工业中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建立连接人、机、物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全球性网络,从而形成贯穿全产业链的实体联网、数据联网、服务联网的开放式平台。
在东莞凤岗天安数码城,聚集了一批长期深耕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深圳市讯鹏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讯鹏科技”)就是其中一家。
讯鹏科技创立于2004年,17年时间里,已为10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数字化工业智能终端与解决方案,现已成为推动国内企业智造转型、城市数字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讯鹏科技,与创始人瞿乐对话,聆听他的创业心得和未来展望。
以研发为核心,立足长远稳健发展
作为较早扎根于工业智能终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讯鹏科技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全过程。
2004年,瞿乐携LED金价牌产品以及初始融资的23000元开启了创业生涯。2006年,讯鹏科技以信息化看板为切入点,正式入局物联网行业。2010年,讯鹏科技开发的LED油价屏系列产品,从深圳走向了世界。到了2011年,讯鹏科技的各类产品已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逐步构建起了外贸销售网络。2017年,经过十多年研发成果及技术经验的沉淀,讯鹏科技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从产品提供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截至目前,讯鹏科技业务已覆盖全国城市基础建设、工业制造业等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场、高铁、地铁、医院和学校等场所,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回顾十几年的发展,从一家本土企业成长为全球化企业,瞿乐认为,讯鹏科技成为行业黑马,靠的不是技术或产业的爆发,而是讯鹏科技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讯鹏科技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以此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提升了公司影响力,从而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讯鹏科技专注于细分赛道,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瞿乐表示,“我们的拳头产品,比如智慧卫生间,在全国是排在前三位的;而另一个同步时钟系统产品,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做到了行业前五。未来,随着我们产品的迭代升级,我们的明星产品将做到行业内数一数二的水平。”
作为一名技术背景出身的领导者,瞿乐最重视的是公司的研发能力。“我们从2007年开始自主研发,以创新推动生产力。在我们的企业员工里,有40%是研发人员。未来两到三年,我们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新产品开发,通过掌握核心技术的方式赢得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据了解,讯鹏科技已经累计获得50多项专利与软著,其多套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更是荣登被誉为业内标准的《MES选型与实施指南》。
在被问及对未来的展望时,瞿乐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坚持稳健经营的思路。“重要的不仅只是我们现在所占据的这个地方,还有我们在不断前进的那个方向。我最大的诉求是,希望公司能够有更长远的发展,不一定非得是爆发式的,不一定是今天要干多少个亿,赚多少钱。只要公司是持续进步的,大家每年的收入都有增长,生活越来越好,我觉得这就很好。”
与智慧园区互相成就,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2021年入驻天安数码城智慧园区,是讯鹏科技迈向成熟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2020年,新冠疫情给国内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并没有成为讯鹏科技前进的桎梏。在疫情影响下,中国企业更加注重生产流程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在这一年,讯鹏科技逆势实现了30%以上的业绩增长,并将生产、运营管理、研发中心搬迁至凤岗天安数码城。2021年,随着公司业绩迈上新台阶,讯鹏科技成立“智慧城市”与“数字化工厂”独立运营事业组,公司的核心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宽。
瞿乐表示:“我看重的是天安数码城的人才、产业、市场和资源的集聚效应。相比起以前的旧厂房,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公司搬迁后,同事们工作的心情更愉悦了。而且天安数码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大,公司扩张后我们对00后、90后的人才需求极大,我希望吸纳更多优秀的年轻人一起创新创业,将公司做大做强。”
数字化产业飞速发展,“智”造时代已然到来。依托天安数码城的产业集群力量,瞿乐表示,讯鹏科技的目标是在园区内打造一个智能制造的示范基地,为更多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树立标杆。
当今,我国有4842万家企业,其中99%是中小企业。中小微企业增长快、贡献大,活力足,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讯鹏科技为代表的聚焦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智能制造赋能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企业效益,在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桥梁作用。